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50号提案的回复

2024-05-20 15:22 来源:市人社局
阅读次数:
字号:【

常人社提复〔2024〕1号B类

李宝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高校“双创”协同培育机制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市人社局、市工商联等部门紧跟市委市政府创新突破产业突围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服务引导民营企业紧贴我市创新创业发展所需,在参与高校“双创”协同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

一、建机制,打好校企联动基础

制定了《市人社局关于印发<常德市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通过开展中小微企业

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行动等,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供需对接,缓解重点企业招工难和青年就业压力。

研究制定了《市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健全完善驻会领导带机关联系商会和民企服务工作机制,聚力打造双招双引双创“强磁场”,引导民营企业与湖南文理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德技师学院等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尽心竭力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招引架设好桥梁纽带。

二、搭平台,推动校企双向奔赴

(一)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市人社局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等高校设置的“一站式”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主要负责提供人社创业就业政策宣传、业务经办、求职招聘、创业就业指导、活动组织等服务。服务驿站是创业就业服务超市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和前移,是进一步精细布局和精准施策。通过服务驿站的建设,打通了人社部门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直达、政策直达、资源直达。

(二)启动市创业实训基地建设。4月中旬,市就业服务中心、鼎城区就业服务中心、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实训基地运营方等5家单位签约在鼎城区蔡家岗镇共建实训基地。将以常德市创业实训基地为载体,坚持需求导向,从各地择优选择一批创业实训专家和优秀创业培训讲师,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实训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训活动,助推创业者与技术、人才、政策等核心内容的有效衔接,逐渐形成项目多样化、模式标准化、教学实践化、服务长效化的实训格局,将常德市创业实训基地打造成为全国范围内一流的前瞻性、示范性、引领性农林产业创业实训基地。

(三)发挥易地商会积极作用。市工商联在28家全国异地常德商会均设立了返乡创业联络站,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和商协会组织参与高校“双创”协同培育机制创新实践。服务指导北京常德企业商会、西安市常德商会等充分发挥异地常德商会平台作用,为解决当地高校常德籍学子就读期间的帮困救助及实习、就业帮扶等问题,并结合商会功能作用,建立了“德籍学子在当地的交流互动成长平台;天津市湖南常德商会成立了天津高校常德学子联合会。联系指导指导常德市浙江商会成立青创会,广东省湖南常德商会、深圳市常德商会成立青年委员会,积极开展“双创”实践互动,社会反响很好。市工商联今年将向其他有条件的商会推广相关经验,整合优质资源积极助力德籍学子实现更好发展。

(四)成立育新中心。助推常德市青年企业家商会与湖南文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创办育新中心,于2022年10月正式挂牌,育新中心成立后,积极组织商会骨干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多次进行专项指导,传授创业实战经验,开展“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培训竞赛活动,逐渐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

(五)支持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发展。市人社局将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校级创业孵化基地纳入市本级支持范围,定期对其孵化服务、孵化活动进行指导,帮助扶持本校毕业生留校创业,在校大学生尝试创业。

三、优环境,释放校企合作活力

(一)开展各类创业活动。2015年以来,我们连续9年在全市创新创业大赛设立高校组,持续激励高校学生的创业热情。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特点,结合当下创业风口,每年开展8期左右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各类创业活动,为上千名大学生创业者集中赋能。以驿站为载体,开展形式丰富的创业指导、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创业观念。开展“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

(二)精准提供就业服务。进高校开展了招聘会、简历门诊、就业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开展了多场招聘会。举办“常德市民营企业招聘月网络招聘会”等招聘活动,助力民营企业招才纳贤;联合“常德小袁快聘”举办线上招聘公益活动,为民营企业招聘提供惠企服务。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开展了简历门诊活动,现场一对一为大学生解剖简历问题,提升面试能力。

(三)举办校企合作活动。市工商联联合湖南文理学院成功举办 “校企合作研讨会”,邀请40多位民营企业家参加活动,搭建了校企交流合作平台。组织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与湖南虹雨林美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度对接活动,校企双方围绕合作申报专业、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开设选修课、开办社团班等形式,深入探讨打造艺术+科技+互联网产教融合新模式,共同携手促就业。促成湖南文理学院与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德人牧业有限公司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牌水表制造有限公司与常德技师学院等企校建立实训或实习基地10余个。推动设立“国家级刘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湖南临澧工作站”,并与常德技师学院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着力培养工业自动化等高级技能人才;开通“宜商直通车”助企服务专列,紧贴民营企业现实诉求和普遍关切,累计与67名民营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交流,现场宣讲政策、答疑解惑,收集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150余个,推动解决问题32个,获得企业一致好评,为引导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高校“双创”协同培育实现双赢多赢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四、强举措,深入推动校企合作

下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取得新成效。

(一)建好两个载体

1.建好常德市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主要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大学生教学实践和创业实训相结合;二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推动返乡创业项目落地、为返乡创业者赋能相结合;三是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依托利用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引导带动大学生和返乡人员创业。着重搭建五大平台,引导农林企业以自身为带动引领,有针对性的培养树立科学大学生及返乡入乡群体的创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一是打造培训引导平台。通过科学、系统的创业培训,实训指导,引导帮助参训人员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能力。二是打造项目发布平台。以创业实训基地为载体,定期集中展示、发布、推广市县两级创业项目库内容,助推优质创业项目和参训人员实现高质量精准对接。三是打造技术对接平台。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关系,促进技术对接、成果共用、优势互补。四是打造合作交流平台。通过集中开展各类创业主题活动及实训指导等形式,搭建参训人员、创业实训导师及创业典型之间形成多方经验交流、信息互通、合作共赢的沟通渠道。五是打造示范引领平台。选择树立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一方面从中选取有自主创办企业或合作社经验,且有可借鉴、可分享创业模式的人员成为创业实训导师,以自身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参训人员更加快速地掌握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多角度、立体化宣传返乡创业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参训人员创业激情。

2.建好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两个前移。信息资源前移,驿站内各类创业就业信息资源与市创业就业服务超市形成线上线下互通共享,通过智能查询设备即可了解人社部门的各类创业就业政策信息、招聘信息、活动信息、网络求职登记等。服务端口前移,驿站设工作人员1名,负责驿站内政策咨询及协助业务办理。大学生可现场咨询创业就业相关政策,如有业务办理需求的,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促进服务提速增效、一次办理。二是精准指导。驿站内设创业指导工作室及就业指导工作室,相关指导专家定期在驿站开展现场服务。创业指导工作室通过创业指导,在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和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就业指导工作室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简历问诊、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能力评价等一对一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观,促进其充分就业。三是合作提升。人社部门将和校方合作,在驿站内设置1-2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通过校方推荐安置的方式,让服务驿站不仅成为服务大学生群体的前沿阵地,更让其成为大学毕业生自我成长,带动大学生群体自我服务的优质平台。

(二)启动两个计划

1.大学生创业育苗计划。一是开展创业服务活动。针对大学生及高校毕业2年内大学生实际情况,举办主题丰富的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创业交流、创业实训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二是优化经办服务。依托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对经办操作流程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努力破除高校创业政策落实“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享受政策的便利化。三是完善协调机制。人社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强化政策宣传。依托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公益性宣传平台,加大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体政策知晓度。五是支持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指导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按照全程化、专业化、制度化创业服务标准,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园区大学生创业项目和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统筹校内创新创业各类资源及优质企业家,定期开展咨询辅导、融资服务、研发支持、人才引进、产品展示和项目路演等个性化服务,打造成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2.返乡人员创业护航引领计划。集聚各方优质创业服务资源,加快构建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等一体化服务机制。将返乡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经理人培养、示范家庭农场主能力提升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民合作社培训和乡村振兴云培训等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1个月以上的返乡农民工,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力度,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审核、发放、贴息流程,提升创业担保贷款申领便利度。积极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发展,切实降低返乡人员创业成本。

(三)打造两大品牌

1.高校创业服务活动品牌。按照“创业指导专家+创业培训机构+相关创业协会+创业服务活动”的4+模式,将当下创业热点与高校实际需求相结合,全年开展一系列的创业大讲堂活动,并将其打造成为高校创业活动品牌。将通过创业指导专家集中授课、创业大学生交流互评、企业家代表及大学生创业典型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政策及基本知识,提振创业信心和勇气,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和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心中播下创业的苗种。

2.高校双创服务品牌。加大对市城区几所高职院校孵化基地的指导,不断推进孵化基地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孵化服务体系,提升孵化培育实效。对高校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支持,引导优质创业导师长期进驻、联点,为高校内创业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测评。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整合学校、职能部门、优质企业等各项资源,逐步打造成为学科(专业)的校企双创平台、双创教育基地。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16日          

 

签 发 人:刘祖欣           联 系 人:罗雅慧

联系单位:市就业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7817517


归档时间:2024-03-25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