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2024-04-10 16:23 来源:常德人社
字号:【

过去一年,全市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主责主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这个主题主线,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突出稳存量拓增量,就业创业稳中有进。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7%、106.9%。落实政策稳就业。出台了常德市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18条”,实施助企稳工稳岗八大主题活动,推动惠企政策“敲门找企”。共为1.16万家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3.29亿元;为1.71万家企业减征工伤保险费5707万元;为5087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830万元。创新服务促就业。多项工作经验被国、省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创新开设高校毕业生“简历门诊部”被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推介报道;建立乡村劳务经纪人制度,通过“职介红娘”促进“家门口”就业工作被《新华社》、CCTV-2、《人民日报》等央媒推介。我市“叮咚快护”被纳入人社部“家政劳务品牌建设台账单位”,入选《全国第一批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就业专车送工入企”“夜市招聘搭平台”“零工市场促就业”等经验做法分别被《红网》《新湖南》《中人社传媒》宣传报道;创新开展“四心四诊”就业创业服务被省政府综合大督查推荐为全省的典型经验。强化技能拓就业。深化校企合作,针对性开展企业冠名班、订单班、新型学徒制培训。“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被央视《朝闻天下》一分半钟推介。举办了“技行沅澧·能创未来”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均斩获国际、国内大奖。开展了“常德杰出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表彰,实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零的突破”。《中国劳动保障报》整版报道了我市技能人才培育经验。突出创业带就业。在全省率先实施返乡创业十大行动,开展创业导师走基层“巡回问诊”,联合高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举办了“从微起步·创响人生”创业大赛、高校毕业生创业辅导和创业经验分享会。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7亿元,带动就业1.5万余人。重点帮扶保就业。全市共完成建档立卡渔民信息采集4158人,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动态清零,被列为《湖南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优秀案例》。加强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兜底安置。全面提供“311”就业服务,全市14.36万脱贫劳动力已就业12.3万人,就业率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

2.突出优服务防风险,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参保扩面提质增效。分类实施精准扩面,落实养老、失业、工伤“三险同参”。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分别达到452.31万人、35.41万人、59.53万人,其中城居保参保297.6万人。新开工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精准式工伤预防工作被《人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湖南日报》推介报道。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全面落实养老金调待政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增加98.55元/人·月,达到2429.04元/人·月。提高了失业金发放标准,市城区达到1566元/月、县市区1395元/月,分别提高180元/月、153元/月。上调了工伤保险一次性待遇计发基数、伤残津贴、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统筹改革有力推进。失业保险于2023年7月顺利完成省级统筹,按月向省里申报资金用于发放当月失业保险待遇。工伤保险于2023年12月实行省级统筹,支付了历年待遇欠款。实现省级统收统支后,基金抗风险和支撑能力得到加强。经办服务更加便捷。稳妥推进“金保二期”社保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优化“互联网+经办”服务,实现养老、失业、工伤三险业务“全网通办、跨省可办、就近办、指尖办”。全市社保卡累计持卡达到489.3万人,持卡率排全省第2,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排全省第1,新增退休人员待遇入卡率100%,实现参保、缴费、查询、领待“一卡通办”。基金监管持续加强。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年行动,全面落实“1+N”基金监管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四个清单”“411”监管机制,精准施策建立了“两清单一手册”,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社保基金运行监管情况,主动接受市人大监督审议。出台了社保基金监管举报奖励办法,开展以案示警教育及“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组织业务经办人员赴武陵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增强了敬畏感。全市没有发生重大要情。

3.突出守规矩开新局,人事人才规范提质。强化专技人员管理。加强职称评审业务指导、严格审核把关,全年共完成3788名专技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上报,新增1家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荐1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名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案、岗位设置、等级晋升、人员异动、借调人员审核严格把关;开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检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核准兑现国企负责人薪酬,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规范全市58个市级考核奖励项目,指导审核14个评比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认真组织各类考试。坚持人社、组织、纪监委、公安、工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大组考工作格局,圆满完成了45场次、7.2万余人参加的国省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建造师等各类人事(资格)考试,确保阳光招考、安全招考。提升人才引留服务。组织骨干企业赴“985”“211”高校招揽人才522名,其中硕士55人。全市企事业单位共引进硕博士人才674名。优化人才“一站式”服务,推进“一窗受理、集中办理、专员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发放人才工作和生活补贴、职称和技能提升奖励800多万元。

4.突出化积案防隐患,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强化和谐创建。发挥多部门参与共建的和谐劳动关系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劳动关系分析研判,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劳动关系隐患排查,大力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29家企业获评“全市模范和谐劳动关系企业”,1家企业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强化倾心调解。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实施方案》,提升部门联合化解劳动争议能力。全年共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101件,当期结案率近100%,调解成功率86%,位居全省前列。强化根治欠薪。全面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了《常德市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欠薪隐患排查,对重点欠薪项目实行政府集中约谈。全年共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案件3552件,为9650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9994万元。各类案件按期办结率、国省平台线索办结率均达考核指标,在全省评为A类。强化信访化解。加大分类处访、包保化解力度,开展市县联动集中接访,全年共办结各类信访251件次,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重复信访化解率均达考核指标。及时抓好网络舆情应对和12333咨询投诉问题处理,全市人社系统无集访、无极端事件、无负面舆情。

5.突出建队伍强作风,人社服务见行见效。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紧扣主题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年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问题大检视,持之以恒纠“四风”,狠抓优质服务,全力推动解决人社领域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在全市“十佳十差”科室评议中,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荣获“全市十佳科室”。创新开展“人社服务专员”行动。市县同步开展“人社服务专员”联系重点企业行动,市局选派了38名业务骨干“全科医生”,“点对点”联系园区95家重点实体企业,坚持主动上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宣传惠企政策、提供用工服务、协调劳动关系、代办人社业务,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新湖南》《湖南人社》公众号进行了专题报道。率先实施“综合柜员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综合柜员制”改革,市政务中心11个人社窗口111项人社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件事一次办”。省厅领导和政务服务专班来常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湖南人社》进行了专题推介。大力推进“数字人社”服务。积极推广运用“湖南人社码上通”“网上人社超市”,开发“常德人社一码通”加入省平台矩阵,强化数字赋能,人社服务掌上可及。在全省率先完成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运用,打造社保档案管理“安全屋”,省政府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推介。

二、2024年工作安排

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人社厅工作部署,坚持解放思想、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服务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实抓好民生可感行动,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深化系统行风建设,提升人社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化新常德作出新贡献。

具体目标任务是: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万人。完成补贴性技能培训1.6万人次,其中创业培训6000人次。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次以上。

1.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民生实事可感。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大行动”总体部署,对标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和市“六位”惠民实事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盯“高质量充分就业”“岗位实事惠民”“社保扩面提质”“数字人社建设”“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基金资金安全”等重点民生项目,压实工作责任,严把质量标准,加强统筹调度,大力推进民生可感行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强力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缓解。从需求端发力。全面落实社保降费率、稳岗返还、就业和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稳定就业岗位。持续深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加强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对150家重点企业实行“特派员”负责制,采取“一企一策”服务用工。从供给端发力。落实岗位实事惠民行动,扎实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搭建用工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匹配。开展人才赋能提升行动,加强技能人才培训,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从服务上发力。突出抓好全省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充分运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和全市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系统,实现用工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加强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和零工市场建设,强化岗位归集、信息发布,建设一批家门口“零工驿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深入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创业补贴、创业活动“五创联动”,推进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各类群体创新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强力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落实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措施。推进就业见习岗位招募计划,引导发布一批市场性岗位,开发一批政策性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落实校园招聘、见习、求职创业补贴。统筹做好退役军人、脱贫人口、退捕渔民、农民工、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强化“311”就业服务,精准开展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建设,分梯次落实就业帮扶载体奖补政策,确保全市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数量与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三是强力推进社保扩面提质。持续开展“温暖社保·福泽沅澧”暨国务院《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政策宣传,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早参保、早缴费。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巩固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和快递员参保工作。稳妥推进超龄劳动者、公职人员、中小微企业人员及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落实企业年金参保扩面激励政策,适时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支持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贯彻落实省、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做好困难群体政府代缴、应保尽保工作。四是强力推进基金资金监管。贯彻执行《湖南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持续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岗位设置。落实“七个严禁”要求,严格设置经办业务岗位,配齐配强业务经办和内控稽核人员,开展社保基金岗位权限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改,强化源头防控。严格遵守经办流程。落实岗位之间、人员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按照操作流程、审批程序、分岗位权限落实初审、复核、审核三级管理,杜绝系统外操作、人工报盘等,做到环环相扣、闭环管理。严格落实监管制度。落实基金监管“1+N”制度体系,执行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制度清单、责任清单“四个清单”、“411”监管机制和“两清单一手册”,强化重点岗位、重点业务、关键人员监督管理,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扎实核查疑点数据。严格执行“按日开展联网巡查、按月开展疑点数据核查抽查、按季开展经办稽核内控检查、按年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制度,对部省下发及自我排查发现的疑点数据及时、逐条核查处理,强化督导整改,确保数据核查到位、问题整改到位、资金追回到位。扎实推进专项整治。持续重点抓好“三个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社保基金自清自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联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坚持高位推进、全员覆盖、形式多样,将社保基金安全警示教育贯穿于日常风险防控的全过程,常敲警示钟,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就业资金监管。认真落实财政部、人社部《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就业资金分配,严格执行就业资金审核拨付流程,强化跟踪问效。按月核查、定期专项检查,实施专项审计和绩效评价,确保就业资金规范使用,发挥实效。五是强力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全面推广“湖南人社码上通”“网上人社超市”“常德人社一码通”,积极紧跟省厅“数字人社”各场景应用建设,不断完善“金保二期”一体化平台各子系统功能,努力实现人社事项全部线上办理。推进就业用工社保“三合一”数字服务,县市区及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30%以上,“三合一”政务服务事项不少于20项。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落实好社保卡加载交通出行项目,拓展社保卡在旅游、图书馆、博物馆、政务服务等领域开通相关业务。持续优化社保卡制、发卡流程,拓展即时制卡网点,提供便捷服务。加快人社数据回流共享服务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及早开工建设,对基金征缴、待遇发放、就业资金使用、统筹外待遇核发过程实时监测分析、数据共享比对,及时发现疑点、防范风险。

2.关注焦点,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坚持阳光考评。各类考试。组织好中央、省公务员录用、“三支一扶”、机关单位遴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政策类考试,组织好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类考试。完善考试制度流程,加强考试题库、专家库、考务队伍建设,全面推行考务人员黑名单管理和面试考官动态调整制度。加强考试基地规范化建设,构建密不透风的技术防范体系,严厉打击作弊,严守考试安全。确保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职称评审。全面落实省厅《关于职称评审中破“四唯” 强化实干实力实绩评价的实施意见》,完善30个职称系列(专业)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指导教育、卫生、文化、农业等14个系列职改办,组织好工程、技校、工美3个系列职称评审,严把材料关、评审关,确保规范有序、公开公正。技能人才考评。实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强化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质量监督,开展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站年度督导评估工作,严格规范申报受理、资格审核、综合评定、题库建设、档案管理,建立科学公正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二是坚持规范管理。巩固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做好市级职员制度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调配管理。严格规范事业单位考核奖惩;加强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员培训,公正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全年引进硕博士人才500名以上;启动“金保二期”人事人才工资系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监管。探索推进工业园区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及时发布各行业平均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导线,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严审批特殊岗位津贴。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实名制管理。抓好市级考核奖励项目管理,严格规范各类评比表彰示范创建活动。三是坚持公开鉴审。工伤事故鉴定。坚持公开鉴定,接受监督,严格落实事故调查与工伤认定岗位分离,执行工伤案件多级审核规定,以及疑难案件分析会制度,实行经办人、审核人、单位负责人逐级审核。加强与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对接,把准客观、公正、精准的工伤认定尺度。压紧压实基金省级统筹后属地监管责任,确保工伤事故调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的公正性,严防欺诈、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严把“现场检测关、医学结论关、病历审核关”,及时主动公示鉴定结果,坚决遏制伪造病历资料、骗取医学鉴定结论等违法行为。提前退休审批。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重点加强对“四种情形”工龄认定审核把关,尤其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重点把好“年龄关、年限关、工种名称关”,做到“权益告知到位、社会公示到位”,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四是坚持公正仲裁。坚持公平公正裁审办案,实行案件首席负责制和错案倒查问责制。加大劳动报酬、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新就业形态“四类争议”办理力度,发挥“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作用,深化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三统一”。确保仲裁调解率70%以上、结案率95%以上。

3.攻克难点,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积极攻坚克难,努力维护好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一是突出抓好农民工权益保障。首先是强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强化宣传培训。深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实名制登记、人工费拨付、工资审核发放等实际操作培训。强化风险排查。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定期开展欠薪风险排查,建立隐患项目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强化监察执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从严从快查处违反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违法行为。强化联合惩戒。定期公布违法案件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让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强化应急处置。压实属地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积极预防、稳妥处置极端事件,对责任不落实、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其次全力抓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开展“心系农民工”“最美农民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农民工动态监测,建立农民工实名制就业、权益保障动态信息库。持续开展“湘融湘爱”“春暖农民工”等服务活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质行动。二是突出抓好新业态群体权益保障。贯彻落实人社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指导用工单位落实用工主体责任,依法规范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督导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运行监管,防止平台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给劳动者造成制度性伤害,重点围绕工作时间、安全性、劳动报酬等权益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对恶意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依法打击。三是突出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督促各县市区政府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稳步提升城乡居保待遇水平,推动丧葬补助金制度落实。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先保后征和缴费补贴,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四是突出抓好信访合法权益保障。及时有效回应诉求,争取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100%。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落实“局长集中接访日”、领导包案化解、带案下访接访等,每季度组织风险隐患排查,及时预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面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咨询服务,健全12333与12345协同工作机制,落实“规范受理、即时转办、准确答复、限时办结”要求。强化人社系统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4.打造亮点,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推广成功经验,创新突破,不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提质。①“简历门诊”。扩大高校毕业生“简历门诊部”服务范围,充实就业指导专家队伍,集中进高校、进招聘会现场,一对一指导毕业生精准填写求职简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量身定制推荐岗位,提高就业成功率。②“专家坐诊”。依托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超市、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驿站,组织创业服务专家用心“坐诊”,为不同群体创业提供针对性项目对接、投资分析、市场运营、资金扶持等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③“导师会诊”。充实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开展创业导师走基层贴心“会诊”,为不同的创业企业针对性提供管理运营、市场定位、金融投资、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指导,破解发展瓶颈。④“职介红娘”。推广“职介红娘”的“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走村串户精准匹配就业岗位,构建常态化“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返乡人员、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等就近就地就业。⑤“叮咚快护”。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叮咚快护”家政劳务品牌做强做优。同时以落实《湖南省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方案》为契机,复制“叮咚快护”模式,推进全市家政服务。⑥“技行沅澧·能创未来”技能培育。加快“技能人才信息库”“一中心、两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公共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开展“常德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提升“技行沅澧·能创未来”职业技能竞赛影响力。⑦“从微起步·创响人生”创业服务。推行“创业指导专家+培训机构+创业协会+创业服务活动”“4+”模式,开展创业大讲堂、训练营、导师走基层等,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政策、资源直达。完善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评选一批创业示范典型。二是社保经办服务品牌提质。①“综窗”改革。推进人社系统政务服务“五化”行动,即服务事项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线上服务便捷化、窗口服务精细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服务模式,强化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结”,推进关联事项“打包办”“集成办”,“高效办成一件事”。②“数字社保”。推进县市区社保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扫描存档,新增业务档案即时扫描入档、库存业务档案逐步扫描存档;快速查档,推广使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查询一键直达、随机调取;安全建档,依托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档案与原始档案“一一对应、双重保险”,着力打造“安全社保”。③“社保适老化”。市县联动大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示范社区建设,定期推送养老金发放、待遇调整、防诈骗等短信提醒,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资格认证服务等。④“精准式工伤预防”。推进“大数据+预防”,健全“常德工伤事故大数据模型”,锁定重点企业(项目)全程动态监测。推进“清单+预防”,“进企业调研、送培训上门、到企业回访”三步走,实施“风险开清单、企业认清单、预防消清单”管理。推进“基地+预防”,加强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现场教学、实操培训,提供全方位、沉浸式安全应急模拟体验,增强安全防护意识。三是劳动关系服务品牌提质。开展“青年仲裁员联企业”行动,常态长效开展“仲裁进园区、送法进企业”,因地制宜、分类创建,抓好津市工业园区调解中心建设先行试点,复制推广县区工业园全面建成调解中心,努力打造“人社主导、园区主建、仲裁主抓、中心主责”的调解组织建设“常德模式”。四是“人社专员”服务品牌提质。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加大服务频次,落实“一企一员”、台账管理、跟踪问效,结合“四下基层”,有事即到、无事不扰,推进人社政策深入企业、人社服务直达市场主体、政企关系更加融洽。

5.把准切入点,全面加强人社队伍建设。人社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复杂性,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履职素质,从而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政治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人社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行动,抓实微党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践行“四下基层”走好群众路线,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社队伍。二是全面配齐配强基层人员。贯彻省厅《关于加强人社协理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选优配强村级人社协理员队伍,提升人社协理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突出抓好“职介红娘”促就业、社保政策宣传、扩面参保缴费、“适老化”服务等,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米”,实现“不出村办理人社事”。三是全面加强系统行风建设。以清廉人社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纠四风”,持续推进“三不腐”,落实清廉单元创建要求,日常开展警示教育,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对风险聚集的人社业务进行全闭环管理、全过程监督,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四是全面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天天学法规、开机五道题”的要求,经常性开展政策业务学习、系统操作培训,提升政策运用能力,培养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确保人社各项惠企利民政策措施精准执行到位。五是全面加强法治人社建设。广泛开展普法学法用法活动,加大干部职工政策法规培训力度。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严格落实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流程,严格执法资格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