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59号提案的回复

2020-06-03 12:57 来源:市人社局
阅读次数:
字号:【

常人社提复〔2020〕1号B类

王忠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在项目引进、人才摸底、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奖励和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现将有关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扎实做好人才摸底调查

为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建立健全我市企业人才队伍,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目标摸底调查工作。以企业为单位,全面收集整理相关企业人才信息,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信息库,为科学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特别是疫情期间,为促进工业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对276家工业企业涉及31大类工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企业用工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帮助企业缓解用工难题。

二、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

(一)多次组织本地院校专场招聘会,避免年轻人才流失。2018年,组织企业分别到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三场招聘会累计参加企业246家次,提供岗位7800多个,初步达成意向2028人次。2019年,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开展了2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招聘会,共有208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154个,主要集中在营销、管理、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服务、技工等类型专业,有2230余名高校毕业生进场应聘,884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二)组团赴外招才引智,丰富我市专业人才队伍。2019年积极开展招聘“进乡镇、进高校、进园区”活动,实现招才引智专业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累计组织三一机械、中联重科、响箭重工、金天钛业等重点企业到省内高校参加人才招聘会6次,提供中高级岗位达1.5万余个,涉及机械设计、技术研发、电气设计、生物工程、金融投资等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829余人,其中有博士7名、硕士17名。

(三)举办人力资源高峰会,辅助企业人才管理。邀请国内知名员工管理专家白永亮博士,围绕新形势下人力资源服务与企业用工,现场与我市近300多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做了深入地探讨,从劳动法和企业管理的角度为我市企业支招,有效应对“人难招、用工贵”的问题。

(四)跨区域开展劳务协作,拓宽劳动力输入渠道。近两年来,我们在跨省、跨市州两个层面积极开展劳务协作,大胆尝试、多方对接,目前,已与广州市、长沙市、东莞市、泰州市、古丈县、桑植县等六地人力资源机构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并举办了7场劳务协作对接会。在加强劳动力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引导劳动力跨区域合理流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五)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018年,全市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7名,2019年引进10名,2020年计划引进15名以上。

三、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和技能大赛

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针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投融资、入规工作等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培训,设立了企业家培训专项,认真制定企业人才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熟悉工业经济、具有参与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牵引作用。

我市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沅澧大讲堂企业人才专题报告会,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常讲授精品课程,组织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企业、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听课,受众面广、针对性强、培训效果好,深受企业家朋友的好评。2019年共举办6期沅澧大讲堂企业人才专题报告会。

2019年,常德技师学院、桃花源高级技工学校分别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019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17万人次。评选“常德杰出工匠10人”“常德工匠”23人、常德技能大师工作室11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099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2.37万人次,开展了叉车工、美发师等7个职业工种的市级一类竞赛。

四、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和科研平台作用,2019年全市启动湖南文理学院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动,选派200多名教授、博士组成29个科研服务团队,前往全市各产业园区调研对接,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教授博士团队共开展了面对面座谈以及企业现场考察活动200余人次,直接对接和现场考察企业180多家,收集具体技术需求130余项。此外,市委市政府选派32名优秀年轻人才,进驻市直相关单位和园区担任“科创助理”,参与所在单位决策咨询、科技指导、项目服务等工作和相关活动。

2019年,先后在北京大学、江南大学、常德高新区、津市组织了4场“智汇洞庭·科创常德”活动,共签订30多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达成了20多个产学研合作协议。我市先后有7名科技人员获得省级“湖湘人才”奖励表彰,共有200多名科技人员获得省级以上的成果奖项。

五、出台人才引进政策

201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服务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实施意见》(常办发〔2019〕2号),并配套出台9个工作细则。在武陵区、鼎城区、市直六区以及市人社局开设了9个人才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业务受理、政策咨询、协调对接、专员服务、城区城镇落户手续、补贴政策兑现等综合服务,构建人才办事“一站式”服务模式。

为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了《常德市人才“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常人社发〔2019〕20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的服务流程包括资料申报、资料受理、资格审核、专项评估和补贴发放五个步骤:①每年5月份和11月份,用人单位向本辖区人才服务窗口提交资料进行申报,市属国有企业向市人才服务窗口提交资料进行申报;②各区人才服务窗口受理申报资料后,在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前,由各区成立的专项审核委员会组织区有关职能部门按细则进行初审并形成区人才认定、补贴建议方案,再由区人才服务窗口将初审合格的资料与形成的方案送至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市人才服务窗口将市属国有企业的资料汇总并分别送交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③市直有关部门审核后,形成市人才认定、补贴方案交市人才服务窗口分类分区汇总;④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由市专项评估小组对汇总的市人才认定、补贴方案进行评估,并在市人社局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根据公示结果,向市委人才办提交资金拨付申请;⑤市委人才办按程序审批后,提交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各区和市人才服务窗口,由各窗口按程序将资金发放到人才本人账户。2019年,对符合引进政策的人才,及时兑现了相应工作和生活补贴。

为鼓励企业上规模,市工信局出台了《2019年常德市新型工业化(园区发展)考核奖励办法》,针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年末在岗员工达到300人、500人、800人和1000人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和40万元的就业贡献奖。

为确保人才各项补贴发放到位,市委人才办保障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3000万元,各区县(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平均达到300万元,根据工作需要还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追加预算。

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您及企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一定将您的建议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为企业的发展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我们将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人才服务”模式,在实现人才新政各申报事项线上办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线上线下全联通、引育管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体检、休假、疗养,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专家集中休假疗养对象范围。

感谢您对人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6月3日

签 发 人:马业文                   联 系 人:江国华

联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电话:13707360960

归档时间:
已归档